浙江

切换站点

授课式旅游推介会还有效果吗?

转自:新华网  来源:南方日报

  最近几天,先后有旅游媒体同行和旅行社人士向笔者吐苦水,有的旅游推介会真的想想都懒得去,枯坐两个小时,提前走主办方会不高兴,呆坐着又很浪费时间,最近广州堵车厉害得很,参加一场旅游推介会一般得耗掉半天的时间,如果上午一场下午一场,这一天基本上都没有时间去做其他事情了。而那位佛山的旅行社朋友更是觉得无奈,有些推介会往往是通过主管旅游局或者主管协会发出的邀请,不参加会被视为不积极,但是从佛山赶到广州来参加一场本来收些资料就可以的推介会,往往要耗掉一天的时间。

  无独有偶,在媒体同行和旅行社人士觉得推介会无聊的同时,一位旅游局推广处的公务员在聊天的时候也表示,现在推广旅游的方式似乎出现了问题,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筹备的推介会,现场效果似乎不是很好,往往一场推介会能来50人已经非常不错了,但是中途要走掉三分之一,而在推介的过程中,与会人员不是玩手机就是在小声聊天,真正全程关注推介会内容的人并不多。除非推介会上有比较重磅的消息,比如优惠力度加大之类的,否则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。

  旅游推介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了?为何参与人员都会有无力感?问题的症结可能还是出在推介会的形式和内容上。广东是全国第一大客源地,每年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局、景区纷纷来广州开推介会,笔者不完全统计,每年大约有上百场的旅游推介会在广州召开,其中既有国外目的地,也有国内目的地,即便是广东省内的目的地,亦有不少地市旅游局甚至县级旅游局来广州开推介会,对广东客源市场非常重视。对业务重视的态度其实是值得肯定的,一个目的地愿意外出开旅游推介会,意味着当地重视旅游业发展,重视环境,重视民生。

  但是传统的授课式的旅游推介会,却让推广效果事倍功半。从形式上来看,大多数目的地都喜欢采用“授课式”,往往是领导亲自上台推介,像讲课一样介绍当地的旅游资源,台下坐满了由媒体和旅行社扮演的“学生”,领导如数家珍讲得绘声绘色;如果是多个目的地的话,领导们轮番上台,确实下了很多功夫,但是唯一的互动环节——提问环节,却经常冷场,因为台下坐着的人不知道要问什么。从内容上来看,授课式推介会,恨不得把当地旅游资源一股脑子全部托出来,似乎每一个点都不容错过,但是往往每一个点都不是亮点。

  一场推介会从开始到结束,就像一篇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消息稿一样,客观叙述,引不起与会人员的兴趣。这其中很大的原因,是因为互联网的普及,了解信息渠道多了,推介会上讲的内容,基本上都可以轻松地找得到资料,“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”的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式。而另一个因素,则是旅游的高速发展,人们见过的世面多了,去过的地方也多了,每年数以亿计的出游人次,观光式的旅游不再能够吸引大众的目光,旅游越发展,个性化旅游方式和内容的需求量越大,个性化的内容也越有价值,但是这一点,往往不容易做得到。

  旅游局的公务员坦言,综合因素影响下,出于各种考虑,旅游推介会仍然多选择保守的授课式。但是笔者以为,时至今日,时转势移,若不是初次到某个客源地推广,应该尽量减少授课式的旅游推介会,而采用互动体验的方式推广旅游,专注某一主题,从小的切口进入,引起与会人员的兴趣。比如说,花两个小时绘声绘色介绍惠州旅游资源,不如让与会人员现场体验学一学龙门农民画;花两个小时介绍新西兰,不如组织去看一场《霍比特人》然后介绍取景地。

http://travel.news.cn/2015-07/01/c_127970825.htm